前几天陪老妈去菜市场买菜,她手机快没电了又想查个菜价对比一下,看见手机WiFi列表里有个叫”菜场免费WiFi”的热点,想都没想就连上了。当时我还在旁边挑西红柿,压根没注意到这茬。结果到了晚上,老妈手机突然收到两条银行卡消费短信,两百多块钱被转去买了游戏点卡。我俩吓了一跳,赶紧打客服电话查,折腾了大半夜才搞清楚,原来是下午连的那个”菜场免费WiFi”是骗子设的钓鱼网。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挺离谱?堂堂菜市场门口,大白天的,就这么被人给坑了。但类似的事情,最近几年真的越来越多。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早就成了骗子们的”新战场”,你以为占了便宜蹭到免费网,实际上可能是把自己的钱包大门给敞开了。

骗子的新套路:钓鱼WiFi越来越难分辨
以前的WiFi骗局比较简单粗暴,骗子会取个”WiFi名称带密码”的名字,比如”免费WiFi密码12345678″,想着反正有人会试。但现在的骗子学精了,手段越来越高明,普通人真的很难防范。他们会精心伪造和商场、餐厅、车站同名的热点,比如”XX超市免费连””XX餐厅顾客专用””XX广场公共WiFi”,你一看名字觉得特别正规,点击连接后不用输密码就能上网,体验还挺流畅。但这背后藏着的危险,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一旦连上这种钓鱼WiFi,你手机上的所有数据传输都可能被截获,包括支付密码、银行卡号、聊天记录、照片,甚至你输入的各种账号密码,全都在对方的监控之下。这就像你在大街上把钱包敞开,边走边往外掉钱,还浑然不觉。根据网络安全专家的介绍,这种钓鱼WiFi的技术原理其实不复杂,骗子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些黑客工具,就能搭建一个假的WiFi热点。当你的设备连接上去,他们就能通过中间人攻击(MITM)的方式,获取你手机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更可怕的是,有些钓鱼WiFi还会弹出假的登录页面,要求你输入手机号、验证码,甚至身份证号,这些信息一旦被获取,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识别危险WiFi?记住这几个关键点
面对满屏幕的WiFi列表,怎么判断哪些能连、哪些不能碰?其实只要掌握几个小窍门,就能避开大部分陷阱。**看热点名称是第一道防线。**如果WiFi名称特别随意,比如”免费WiFi123″”全城通用网””Free-WiFi-Here”这种,基本可以判断有问题。正规商家的WiFi命名都比较规范,通常会包含商家的完整名称,比如”星巴克会员WiFi””万达广场官方WiFi”。要是名字和商家名称就差一个字,比如把”肯德基”写成”肯得基”,那十有八九是骗子搞的鬼。**连接要求是第二道关卡。**正常的商家WiFi,要么需要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密码,要么需要找店员索要密码,或者需要输入手机号接收验证码。但如果连接过程中,对方要求你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那必须立刻警惕,这百分之百是在骗取信息。还有些钓鱼WiFi连接后会跳转到一个看起来很正规的页面,让你”完善个人信息”或者”升级会员”,这种页面往往就是钓鱼网站,千万别往里填任何信息。**信号强度和连接速度也能看出端倪。**如果你在某个商场的角落,突然发现一个该商场的”官方WiFi”信号满格,但明明离路由器很远,这就很可疑。骗子搭建的钓鱼WiFi通常就在你附近,所以信号会特别强。另外,如果连上WiFi后发现网速奇慢无比,或者经常断线,也要考虑是不是遇到了问题WiFi。
公共WiFi的安全隐患远比你想象的多
除了钓鱼WiFi这种恶意陷阱,即便是真正的公共WiFi,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很多商场、餐厅、咖啡馆提供的免费WiFi,为了方便顾客使用,往往没有设置加密措施或者使用的是很弱的加密方式。在这种网络环境下,你的数据传输就像是在明信片上写字,任何有点技术的人都能看到内容。网络安全研究机构曾做过测试,在公共WiFi环境下,黑客可以通过域名劫持、ARP欺骗等手段,把你访问的正常网站偷偷替换成钓鱼网站。比如你想登录银行官网,输入的网址是对的,但最终打开的却是一个高仿的假网站,你在上面输入的账号密码,就直接进了骗子的口袋。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有些恶意App打着”免费WiFi连接神器”的旗号,实际上根本连不上真正的WiFi,反而会在后台收集你的个人信息,甚至推送各种广告骚扰。这类App在应用商店里还挺多,下载量还不低,很多人被名字给骗了。
出门在外,这样做才最安全
说了这么多危险,那是不是以后出门就不能用WiFi了?倒也不至于这么极端,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第一条铁律:不乱连陌生WiFi。**去商场、餐厅、咖啡馆,想用WiFi就问店员要官方热点的名称和密码,别自己在WiFi列表里瞎搜瞎连。很多时候店员会主动告诉你WiFi密码,或者在收银台、桌面上放着密码提示牌,这种才是相对安全的。实在找不到店员,宁可用自己的流量,也别贪图方便去连那些一看就不靠谱的”免费WiFi”。**第二招:关闭手机的自动连接功能。**不管是安卓还是苹果手机,都有”自动连接已知WiFi”的设置,建议把这个功能关掉。否则你路过某个地方,手机可能自己就跳进了一个同名的钓鱼WiFi里,你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中招的。在WiFi设置里,把”自动连接”和”自动连接开放网络”都关闭,每次连接WiFi都手动选择,虽然麻烦点,但安全多了。**第三步:开启流量防护功能。**现在智能手机都有这个功能,安卓机在设置里找”流量管理”或”网络助手”,苹果手机在”蜂窝网络”里开启”无线局域网助理”。这个功能的作用是,当WiFi信号不稳定或者不安全时,手机会自动切换到移动数据,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传输敏感信息。**第四条:涉及钱的操作,尽量用移动数据。**这条最重要!不管你连的WiFi看起来多正规,只要涉及到网银转账、支付宝微信支付、购物下单这些和钱有关的操作,最好都断开WiFi,用手机自己的4G或5G网络。移动数据虽然要花点流量费,但比起被盗刷的风险,这点钱真的不算什么。**第五招:装个靠谱的安全软件。**现在很多手机安全软件都有WiFi安全检测功能,能自动识别钓鱼WiFi和风险WiFi。虽然不能百分百准确,但多一层保护总是好的。不过要注意,装安全软件也要去官方渠道下载,别又在这个环节被钓鱼App给骗了。
不小心中招了怎么办?别慌,这样处理
万一真的不小心连错了WiFi,或者发现自己可能被盗刷了,第一时间别慌,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处理,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第一步:立刻断开WiFi连接,关闭手机WiFi功能。**发现不对劲,马上切断WiFi,阻止信息继续泄露。同时赶紧换上移动数据网络,准备进行后续操作。**第二步:修改所有重要账号的密码。**包括银行卡密码、支付宝密码、微信支付密码、各个购物平台的登录密码等等。能改的全都改一遍,密码最好设置得复杂一点,不要用生日、手机号这种容易被猜到的。有些银行App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改密码,特别方便。**第三步:检查最近的消费记录。**打开银行App、支付宝、微信,仔细查看最近几天的交易记录,看有没有异常消费。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的消费,立刻联系银行客服或者平台客服,申请冻结账户、追回款项。现在的平台都有被盗赔付机制,只要能证明不是本人操作,一般都能追回来。**第四步:报警和拨打反诈专线。**发现被骗,可以拨打96110反诈专线报案,也可以直接去派出所报警。虽然追回钱的可能性不一定很高,但多一条线索就多一分希望,而且报案记录也能作为后续申诉的证据。**第五步:开启账户安全提醒。**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都有余额变动短信提醒或App推送功能,建议全部开启。这样一旦有任何交易,你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别再觉得”我没多少钱,骗子看不上”
很多人对公共WiFi的风险不够重视,觉得”我卡里就几千块钱,骗子看不上我”。这种想法其实很危险。现在的骗子不挑食,几十块的红包也偷,几块钱的话费也不放过。他们搞钓鱼WiFi又不用多少成本,能骗一个是一个,积少成多,一天下来收入也挺可观。而且骗子盯上的不只是你卡里的钱,还有你的个人信息。手机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这些信息,在黑市上都能卖钱,可能被用来注册各种账号、办理贷款、实施精准诈骗。有些人莫名其妙收到贷款催收电话,或者发现自己名下多了几个从没注册过的账号,很可能就是个人信息被盗用了。所以不管你卡里有多少钱,都要重视网络安全。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毕竟现在很多骗子拿到一个人的信息后,会顺藤摸瓜去骗他的家人朋友,真的防不胜防。
安全上网,从拒绝”贪小便宜”开始
说到底,很多人之所以会中招,就是因为贪图”免费”两个字。看见免费WiFi就想连,看见免费App就想下,看见免费礼品就想要,殊不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贪的小便宜,可能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现在的手机流量套餐其实挺便宜的,一个月几十块钱就能用好几个G,完全够日常使用。与其冒着被盗刷的风险去蹭那些不明来历的WiFi,不如老老实实用自己的流量,安全又放心。真要省流量,可以在家里用自己的WiFi,或者去那些确定安全的地方,比如公司、学校、正规的图书馆等等。记住一句话: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在网络安全这件事上,千万别因小失大。多一分警惕,少一分损失,保护好自己的信息和财产,才能真正享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下次出门,看见那些”免费WiFi”的诱惑,记得多问自己一句:这个WiFi靠谱吗?多这一秒钟的思考,可能就能帮你避开一个陷阱。
本文来源于AI辅助创作和用户投稿,如侵犯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邮件(leiquenet@163.com)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三天内核实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que.com/l/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