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以及外观展示:


包装非常小米啊,简约设计。

尺寸为77.8mm*46.5mm*7.5mm,大小比一张名片还小。

接口是一个TYPE-C口,旁边还有个指示灯。

配了两条数据线,分别是C to A和C to C。可以适用几乎所有的电脑使用场景。

表面是有阳极氧化铝的,表面还有波浪纹,非常有质感,这个外观我非常喜欢,很小巧而且没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铝制的外壳不仅仅是好看,也可以增加散热性能,大家都知道固态的发热是蛮大的,没有金属外壳导热的话,问题还是蛮高的,曾经我们自己组的2280长度的固态硬盘盒,跑的时候表面能有一百多度。
使用以及性能体验:
众筹649的价格,现在日常零售价699,同价位的话三星T7日常售价也是699,三星是10G的读写速度,同主控方案的金士顿XS2000售价在799,小米价格稍便宜些,主观上外观更好看。
这款小米移动固态硬盘可通过自带的两条不同接口的数据线轻松接入不同接口的设备,对于一些没有Type-C只有A口的设备,也是可以使用,兼容性不错。不过它只有USB 3.2 Gen2x2 标准的接口下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性能。

直接接上电脑,出厂默认的文件系统是exFAT。
如果需要理论上更强的性能,同时长时间接在windows电脑上,可以格式化换成NTFS格式。
在这边给不太了解文件系统的朋友科普一下exFAT和NTFS的区别:
exFAT:
exFAT是Extensible File Allocation Table的缩写。这个文件系统是由微软在2006年推出的,并为SD卡和USB驱动器进行了优化。它已被SD协会采纳为大于32GB的SDXC卡的默认文件系统。
exFAT的优点:
1.exFAT可以在exFAT文件系统中无意删除后恢复已删除的文件。
2.在Windows上恢复格式化的exFAT文件系统。
3.exFAT可以帮助恢复数据从存储卡,记忆棒,硬盘,USB驱动器等。
4.exFAT可以帮助存储比FAT32所允许的4GB大得多的文件。
5.exFAT没有实际的文件大小或分区大小限制。
exFAT的缺点:
1.exFAT不像FAT32那样兼容,但是FAT32不支持4G以上文件,现在在移动盘领域基本被淘汰。
2.exFAT不提供日记功能和NTFS文件系统中的许多其他高级功能。
NTFS:
NTFS是新技术文件系统的缩写。它于1993年首次推出,被用于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和2000以及后来的Windows版本。它是一个更强大的、高性能的记录文件系统,具有多用户访问控制、ACL和其他许多东西,使其适合与有保护的操作系统一起工作。它包括多流、容错、安全、扩展文件大小、数据恢复和文件系统、UNICODE名称等特点。
NTFS的优点
1.NTFS是高度安全的,因为它通过强制执行加密文件系统(EFS)来防止对文件内容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2.即使在大小超过400MB的分区中,NTFS也表现良好。
3.NTFS不太容易受到碎片化的影响。
NTFS的缺点
1.NTFS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2.在NTFS文件系统中,在400MB的分区中性能会下降。
Tips:
如果你是windows和macos用户,exFAT绝对是最适合你的,exFAT与所有版本的Windows、MAC OS X都能很好地工作。在Linux上需要额外的软件。NFTS与所有版本的Windows兼容,与MAC和一些版本的Linux只能读取不能写入,如果需要支持的话得安装特定软件,比较麻烦。
exFAT非常适用于闪存驱动器,轻量级。它有NTFS文件系统的功能,但没有开销。NTFS是日志型的文件系统,对于一些U盘、移动盘或者SD卡,如果日志是固定在盘上的某个位置,那么会出现频繁反复擦写几个块的情况,确实容易导致这几个块更容易损坏。闪存产品发展至今,主控性能已经很强大了,能保证即使上层软件反复擦写一个块,在主控的软件逻辑能让底层重新映射这种擦写行为,或者只写到缓存中,并没有真正刷到硬件上。在实际的使用场景中,小米移动固态主控慧荣2320是比较强大的主控,所以用NTFS也不会存在伤盘的情况,一些低端的U盘或者移动盘可能会这样。
如果有朋友使用小米移动固态硬盘或者其他高性能移动硬盘,想在里面安装游戏、软件之类的,想直接把移动固态硬盘当作外挂在主机上的一块硬盘而非当“大号U盘”使用的,可以更换成NTFS文件系统。
对于我来说,exFAT会更加适合我,因为我需要经常拔插,而且我会给移动硬盘里写入一个PE系统,用作日常维护电脑使用。
测试平台1
火影T5C笔记本
TYPE-C接口10Gbps


10G的AS SSD测试,顺序读写皆在1000以下,4K读写分别是16.8MB/S和65.65MB/S,AS SSD测试相比其他测试软件速度会慢一点的。
4G的CDM测试,顺序读写皆能跑满10G口,4K读写速度也令人满意。
可以和一些入门的PCIE3.0固态相比了。
测试平台2
零刻SEI12 PRO
雷电四接口


零刻上跑了1G AS SSD测试和16G CDM,基本就是和T5C数据差不多,只能跑满在10G的速度。这个就是接口的限制了,后续谈这一方面。

HD TUNE 200G文件基准测试,可以看到是不掉速的。
测试平台3
华硕 ROG STRIX Z590-E GAMING WIFI
USB 3.2 Gen 2×2接口

在11代酷睿的高端平台上,这块主板是有USB 3.2 Gen 2×2接口的,我们跑满了小米移动固态的最高顺序读写速度。
盘咱舍不得拆哈,据别人拆解之后看,主控方案是慧荣2320的方案,慧荣 SM2320 专为移动硬盘打造,支持四通道NAND,最高可支持4TB TLC和QLC总容量,支持USB 3.2 Gen 2×2接口,理论带宽20Gbps,连续读写可达2.1GB/s和2GB/s,混合读写速度超1.8GB/s。
理论速度很可观,但是现实不是那么美好,首先得支持USB 3.2 Gen 2×2接口才能跑满20Gbps的速度,像雷电四和USB4这些最新的全能接口是不能向下兼容USB 3.2 Gen 2×2接口的,这就有点难受了,看去年发布的新笔记本和主板,很少有带20G USB 3.2 Gen 2×2 C口的主板和笔记本,最新的都上到USB4或者雷电四了。如果电脑上有USB4或者雷电四的朋友,需要考虑一下,因为这俩接口不兼容USB 3.2 Gen 2×2接口的,会跑在10Gbps的速度上,性能是达不到标称的速度的,不过10Gbps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作为移动硬盘也是足够快了。

总结
日常使用性能是足够的,主控和颗粒使用的也都ok,配备了C口和A口的线,不用怕设备不能接,体积非常小,金属外壳好有质感的,日常上下班带着,很方便,兜兜里包包里一塞就可以走了,如果你对于移动硬盘有需求,不妨看看小米移动固态。